奋力谱写湛江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我市召开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8-05-23 13:52:33 信息来源:湛江市教育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32日上午,我市召开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7年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划写好我市教育“奋进之笔”。

   2017年我市教育工作亮点

    以党建强基为龙头,依法治教进一步落实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开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年等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3件。制定一系列依法行政制度,依法制定和管理规范性文件,完成1950年以来牵头实施、制发文件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权责清单。全市学校100%建立了章程、配备法律顾问,创建省级依法治校达标校499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47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29所。守住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底线和意识形态阵地,基本解决学校“六无”问题,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校园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校园卫生安全健康行动等活动,重点防范学生溺水、防范校园火灾、防范校园欺凌,确保了校园总体安全稳定。抓好教育系统信访维稳,稳妥推进原民办代课教师自查工作,完成44597人的建档、调查取证、网上系统录入和数据核查等工作;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年投诉总量持续下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审批科建设并增加窗口服务人员,18项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窗口和网厅,共办理群众申请1017件。深入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工作,强化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治。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市教育局在市“四个全面”绩效考核中获评一等奖。

    以教育“创现”为抓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面推进教育“创现”工作,截止目前,霞山区、坡头区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麻章区、开发区、徐闻县接受了省督导验收,赤坎区、遂溪县正待省督导验收,廉江市、吴川市也递交了督导验收申请,“创现”进度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全市累计已投入改薄资金11.72亿元,对1206所薄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校舍42万平方米。深入实施《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市实验小学、市十二小原点分校等9所新(扩)建市区学校建成使用、当年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11700个,同时5个县(市)也新增学位3.66万个。加快推进湛江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已入驻师生1.1万人。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城域网正按高标准开工建设,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在线云课堂开通试运行;实施“种子100”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培训工程,培训种子教师480人;除农村分教点外,全市校校通和班班通比例达到100%、人人通比例达75%。通过抓教育“创现”,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工程,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保障。

    以协调共享为目标,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

    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81%。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96%。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性学校7所、省一级学校19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10%;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将公办中职学校从43所整合为23所、将公办普通高中从73所整合为50所;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机制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特色优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共已国家中职示范校3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10所、省重点中职学校16所。积极落实市政府与驻湛高校(院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相关事项,支持高校做大做强做优,抓好省市共建本科院校相关工作,做好广东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支持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97%,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推动民办教育平等规范特色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先后与我市签订附属学校合作办学协议书,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401所、在校学生31.34万人。持续举办“全民教育活动周”活动,结合中医等职业教育资源,拓展社区教育内涵。制定实施《湛江市教育局关于我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待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切实保障外来人才和新进城人员子女就学权益。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全市“创文”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累计已创建市文明校园381所,湛江一中获评首届广东文明校园、市八小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累计创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9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5所、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93所,体育特色学校总数名列全省第二。开展以“无毒青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建设省禁毒教育示范校53所。积极发动全市教育系统为我市参与《魅力中国城》节目投票点赞,累计投票超过600万票,占全市总票数约40%。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三个学段教学监管,深入实施高考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组织教师参加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16个,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获省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第1名,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加评比。学业水平测试和中考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低分层大幅减少,普通高中上线率从2016年的52%提至2017年的63.4%。支持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实施湛泰、湛台两地大学生交流活动,加强各类学校与多个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基础教育交流,对外教育交流日益活跃。

    以师资人才为根本,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面落实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举办首届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能力大赛,组织1100多名城镇教师参加农村支教活动。培训教师8万多人次,培养省级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对象234名,培养培训市级名校长、名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3687人,获省授牌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共29个,建设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2个和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130个。开展“师道湛江—寻找湛江‘四有’教师”大型活动,举办陈田满老师教学思想研讨会,开展新入职教师师德专题培训,组织师德宣讲团巡回宣讲,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6.7万名教师审核过渡到新职称体系。完成全市9万多名教师信息录入“全国教师信息系统”并启用管理。通过实施强师工程,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全市现有省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93名、省特级教师24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21名。

    以资金保障为基础,教育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动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多元教育投入机制,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全市2016-2017学年度拨付补助资金12.36亿元。按标准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积极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16-2017学年落实资助资金15亿元、受益学生达114.6万人。认真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建立教育扶贫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学杂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政策,全年资助约4.5万贫困学生。除政府助学外,全社会捐资助学、奖教奖学蔚然成风。

    2018年我市教育主攻方向

    着眼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兴教之本、立校之基,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使广大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书记要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配齐配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并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三是做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用好国家统编德育教材,修订地方中小学德育教材,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湛江的生动实践。继续推进名班主任培养工作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推广“课程思政”经验,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用,推进德育融入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统筹开展综合实践、生产劳动、心理健康、国防军训、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把文化校园、美丽校园、法治校园、健康校园等融合其中。推广并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引导中小学生爱祖国语言、学传统文化。建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四是深化体育美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加快创建校园足球省级推广学校和试点县,积极备战2018年省运会。巩固发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联赛,着力提高学生参与面、获得感。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导向作用。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启动中小学校创建美育工作特色和美育教育试点县工作,推进高雅艺术和戏曲进校园。发展学生艺术社团,组织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五是加快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淡化“分分计较”。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校、单位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扩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大力探索通过“精准教学”实现“轻负高质”的新路子。组织好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争取加快设立湛江市教育研究院,建立教科研合作共同体,提升全市教科研整体水平。

    着眼群众关切,全面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快推动我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化、多样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制订实施《湛江市落实优先发展教育行动计划》,解决好群众关切的公平和质量两大诉求。

    一是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湛江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组织县(市、区)编制《20182022年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落实省教育厅即将出台的《关于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行动方案》,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按规定确保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保证每个乡镇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行政村举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每个街道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着力解决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足和农村幼儿园薄弱问题,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学前教育网络。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按照《幼儿园办学行为督导评估办法》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实施幼儿园办园行为常态监测,加强对无证园整治。

    二是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四个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继续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和世行贷款项目,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编制中心城区学位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和《湛江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25)》,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建标准化学校移交当地政府办学,全力推进城区、镇区中小学校学位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保障特殊群体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完善入学制度,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严格查处变相择校行为,规范民办中小学校招生行为。继续推进公办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城乡交流,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以信息化促进均衡化,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薄弱学校加快提升教育质量。

    三是实施高中段教育特色协调发展工程。动工建设湛江一中新校区,推进岭师附中新校区建设。统筹优化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完善普职协调发展机制,着力加强普职互融互通,促进高中段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着力调整职业学校布局,提升中职办学质量。扩大中职学生升学比例和通道,抓好中职与应用型院校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

    四是实施支持高校质量型发展工程。推动湛江教育基地规模发展,推进湛江幼专二期、寸金学院新校区二期等湛江教育基地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加快高水平学科建设,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多种渠道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加快发展“水产”、“海洋科学”等高水平学科建设和提升办学质量;落实省、市共建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工作特别是新校区建设工作;会同岭南师范学院加强与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支持寸金学院提高办学水平、支持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做好专升本工作。

    五是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推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沟通,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持续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依托湛江开放大学和丰富的中职教育资源,引导学校积极参与举办老年教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六是实施特殊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抓紧制订实施我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总结推广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的改革经验,提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水平。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着眼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我省新的招考制度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要引导各方面对改革的合理预期,加强教育系统的全员、全方位培训,让广大师生了解掌握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要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学校软硬件建设,以适应课程改革和选课走班的需要。要深入开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研究和学科教学研究,以应对新高考实行“3+3”科目设置和“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机制等改革措施。

    二是有效落实中考改革事项。我市作为试点市之一,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8年要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各县(市、区)和初中学校要按照要求,抓好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各地各学校要适应中考改革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规范高中自主招生工作。要督促初中学校建立真实、可信、可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全过程呈现学生综合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落实省一级学校指标到初中学校制度,完善市区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制度。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今年18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根据要求,我市作为粤东西北地区要在完成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开展2019年评价工作。要根据《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对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

    四是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整合工作。要深入实施《湛江市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整合工作指导意见》,推进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集中县城办学,腾出空间发展义务及学前教育。要围绕“三大抓手”、“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县(市)集中力量办好“四位一体”(中职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教育中心,推进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建设工作。

    五是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湛江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推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扶持措施、退出机制等政策规定落实落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建立健全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和培训服务,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课业负担、时间负担、经济负担。

    六是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的办事流程,创新服务举措,力争80%以上的事项实现在线办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和“小手拉大手”项目,避免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干扰。七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和人文交流。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境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多途径拓展我市师生到海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举办国际学校,解决好在湛工作生活外籍专家学者子女读书问题。

    着眼专业发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核心资源。市教育局按照市委提出的“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均衡配置”的工作重点,谋划设计好教师培养、培训、使用、管理等工作,努力锻造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全面营造清正教风。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严明师德红线,在各类教师评价考核和使用聘任中全面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失范通报机制和曝光平台,严肃惩治侵害学生身心健康、收受礼品礼金、学术不端和其他丧失教师职业道德、违反科学精神的行为,坚决清退严重违背师德师风要求、发生教育腐败行为的教师。严肃查处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行为,切实落实中小学教师不得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兼职的要求。

    二是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办法,健全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好2018年度教师节系列活动,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大力树立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开展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评选,抓紧落实国家、省、市三级乡村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更好地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县域内统筹配置教师编制和岗位,使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落实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让教师队伍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将不合格教师没清退出教学岗位。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完善教师编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招聘办法,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积极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四是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资源,建设市、县两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完善市、县、校既分层分类又相互衔接的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开展培训。要加强省、市两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好“三名”工作室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对标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和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提升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五是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短板。深入实施《湛江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认真落实“两相当”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完成农村教师免费轮训,抓好农村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和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素质提升。提高农村中小学从教“上岗退费”的标准,协调驻湛高校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重点补充农村学校紧缺的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

    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要切实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培训,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大赛、网上教研、名师工程等形式和途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着眼保障机制,全面夯实教育事业基础

    办出高质量、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保障机制。

    一是落实教育投入责任。要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降低,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要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继续保证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社会投入比重。要调整完善政策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抓关键、提质量,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全面加强监管,加强绩效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好学生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进精准教育扶贫,确保任何一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通过征集、购买、共享等方式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体系完善、与中小学课程配套的基础性数字教学资源,依托省、市平台建成覆盖全市、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信息化中心学校,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发展。在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要求下,继续推进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建共享,打造教育大数据生态圈,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体系。在全面提升“三通两平台”、云课堂等项目的同时,抓紧推进中小学生健康监测、平安校园、学业评价分析系统、智慧教研等一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是全力推进依法治教。要适应教育管理新变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广一批依法办学典型,使学校成为践行法治理念的“首善之区”,使依法治教落地生根。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年度教育案例发布制度和学校重大案件通报制度,以案释法、以案普法。

    四是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压实安全稳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底线。健全“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深入实施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推进学校食堂监管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明厨亮灶”工程,实现学校食堂信息化数字监管,推进校服市场社会化模式,加强校服质量管理。加强医教合作,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和干预机制,进一步防范和减少非正常死亡。高度重视防范电信诈骗、校园贷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等防控工作。加强教育系统信访维稳工作,重点抓好原民办代课教师思想教育和稳定工作。

农村户口报读中专
学费全免

前来报名的同学,请提前致电招生老师3305186或钟老师13692356383预约,我们需安排接待!

在线客服